聽“vulay a zekaL za pinuyumayan”〈卑南族(普優瑪)族群版圖頌〉的省思

聽“vulay a zekaL za pinuyumayan”〈卑南族(普優瑪)族群版圖頌〉的省思
18 August 2019

版圖頌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前年參加卑南族Pinaski(下賓朗部落)大獵祭的時候,聽到同事的母親Paraytay唱的,他跟我說他的母親剛剛唱了卑南族的版圖之歌。
我當時有點訝異,因為會稱「版圖」無非就像我們漢人的大漢、大唐帝國,或是像外族入侵中國建立的蒙古、大清帝國,才有所謂的版圖。小小的卑南族(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年統計卑南族總人口14,321人)如何也稱有自己的版圖?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圖」是指國家的戶籍和地圖,泛指國家疆域,那卑南族是一個「國家」嗎?
不過,天知道,他們未來是否真成為「國家」?因為,我們不論是在中國或臺灣的漢人,都還為臺灣是否為一個「國家」爭論不休,兵戎相見。
事實上,重點不在於所謂的「版圖」?所謂的「國家」?而是一種民族或部落自身對於自己文化、語言、生活方式、社會組織,甚至基本的生存,救亡圖存的積極態度。
記得之前,有人批評政府的原住民政策,讓臺灣變成「國中有國」,彷彿好像是說,我們給原住民太多自治的權力一樣。有時候,很難想像這樣的態度,當日本人統治我們的時候,我們抨擊他們是殖民統治。彷彿我們跟原住民是站在同一條陣線,但是,實際上,漢人和原住民向來少有在同一條陣線上,更多的時候,我們是以蠶食或鯨吞,以經濟或武力殖民方式,把原住民的土地佔領下來。只是「熟番」解決,正要對「生番」進行「開山撫番」的時候,臺灣就割讓日本。反而是日本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持續大清帝國未竟的事業,進行理蕃計畫,終於把現代國家治權強行推展到佔臺灣本島面積近二分之一的原住民領域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這樣的成果,治權直接深入原住民地區。對於臺灣原住民,其實只是殖民者換人而已,這次已經不是在土牛溝之外的漢人,而是可以直接進入部落的漢人。
卑南族在歷史上,或許不比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與統治者發生許多激烈衝突。但是,剽悍的民族氣勢,依然是潛藏而未發。跟卑南族部落的婦女聊天,一談到過去男人要出去打獵出草,她們眼神散發出炯炯有神的目光,神情儀態充滿驕傲與自豪。彷彿《賽德克‧巴萊》,賽德克族的女性結束自己的生命,讓部落男人無後顧之憂,勇敢去跟日本人作戰一樣。一個人、一個部落一個民族存續,母親往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看到那樣的情景,由衷欽佩他們那種在漢人主流社會下,企圖延續部落生命,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
嘗想在大清帝國統治之下,我們漢人自己都會有民族自決的覺醒,相信其他民族也是,總不能我們漢人覺醒,卻模仿滿洲人、日本人或是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列強,把統治其他民族當作理所當然。我們對霧社事件經常像是置身事外一樣,侃侃而談日本人對原住民的暴行,但是,有沒有想過,在日本人現代文明的大軍壓境之下,原住民都沒有屈服了,對我們難道就會忘記過去侵吞他們的土地嗎?果不其然,他們學會我們的語言,弄懂我們的體制,開始「還我土地運動」,向我們爭取傳統領域,爭取對土地利用的參與權。我倒不覺得「國中有國」有甚麼問題,只要能尊重在這塊土地過去的主人,現在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所有的人,協調談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到原住民地區,遵守原住民的法令或徵求原住民的同意,並沒有覺得不好。甚至民族自治權的下放,讓原住民可以決定自己的事務,也不無可行。只是需要我們放下主體民族、主流社會的身段,在理想與現實兼顧的前提下,與原住民共同運作這樣的機制。或許不容易,但是,是應該要做的事。多元文化、多元社會不是一個口號,是一個實際具體行為。

Kakawyan等人與Sangpuy兩個卑南族版圖頌

Kakawyan等人與Sangpuy卑南族版圖頌對照
“vulay a zekaL za pinuyumayan”
〈卑南族(普優瑪)族群版圖頌〉
曲:陸森寶baLiwakes
詞:林清美kakawyan
孫來春paraytay
”Vulay A Zekalr Za Pinuyumayan”
〈美麗的比努優瑪漾〉
Sangpuy(桑布伊)卑南族版圖頌歌
mulauz i meredek i papulu
(nu)       (Di)
muzaya i danadanaw ulivelivek
  (Da)
'a-Lipay tamaLakaw likavung
(a)
mukedetmu kaTipuL i kasavakan
(mutimuli)
a nu mu'ami i pinaski sakuabanmu
 (n)  (a)               puyuma
reke reke sata

vulay kantai pinuyumayan
(bu)  (nanta)
mulaud i meredek i papulu
姆拉巫 麼樂德 巴布麓
mudaya i danadanaw mulivelivek
姆搭呀 丹娜丹鬧 姆利ㄈ利ㄈ
'alripay tamalrakaw likavung
阿里擺 塔嗎拉告 利卡富
mutimur i katripulr i kasavakan
姆提姆 卡地布 卡沙發干
an mu'ami i pinaseki puyuma
姆啊咪 賓娜斯基 普悠瑪
mutu vativati yanan
姆圖 乏提乏提 亞南
vulay nanta pinuyumayan
福來 南塔 比努悠瑪漾
中文詞:孫秀女u-nana
眺望東方太平洋岸寶桑里
北邊穿越龍過脈初鹿村
橫跨阿里擺泰安利嘉村
西嶺山岳環繞著知本建和里
南方吹來賓朗花飄香
威威文物豐饒南王里
比諾優瑪樣族群
呼來  呼來

東邊到巴布麓
西邊龍過脈、初鹿
阿里擺、泰安、利嘉
南邊知本、建和
北邊賓朗、南王
傳說中的
美麗卑南族
1.()內表示是南王部落的發音。
2.呼來,vulay, bulay:「美麗」之意。


Vulay A Zekalr Za Pinuyumayan 美麗的比努優瑪漾 (卡地布卑南語)


卑南族十個部落

卑南族原稱「八社番」,主要是有卡地布(知本)、射馬干(建和)、利嘉、初鹿、大巴六九(泰安)、普悠瑪(南王)、下賓朗及阿里擺8個部落,隨著時間演進,到日治時期末,人口的增加、繁衍、遷移及聚集,由初鹿分出龍過脈,普悠瑪分出巴布麓(寶桑社)兩個部落,成為十個部落。有說是增加斑鳩社(Vankiu),但據部落說法,斑鳩係下賓朗和初鹿部落重疊的獵區,以前有幾戶族人居住,後屬初鹿。
卑南族的起源有石生與竹生說,石生說的知本系統,發源地為 Ruvoahan(路發漢,臺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包括卡地布、射馬干、利嘉、初鹿、大巴六九;竹生說的南王系統,發源地是Panapanayan(臺東縣臺東市知本附近的海岸),包括普悠瑪(南王)、下賓朗。其實兩個發源地都還相近,至於,阿里擺部落目前無資料得知屬於哪一系?知本系有濃厚的排灣、魯凱色彩,而南王系明顯受阿美族的影響。
卑南族10個部落名稱對照表
序號
部落中文名稱
部落拼音名稱
地點
備註
1
巴布麓部落
Papulu
Apapolo
臺東縣臺東市寶桑里
日治末期出現的卑南新興部落寶桑社(Apapolo)。
2
卡地布部落
Katatipul
kaTipuL
katripulr
臺東縣臺東市知本里
卑南語Katratripulr,意為「在一起」或「團結」。
3
射馬干部落
Kasavakan
臺東縣臺東市建和里
Kasafakan,卑南語意為「位於山谷的部落」,清代譯為「射馬干」,戰後改稱「建和」。本地最重要的史蹟就是一處被認為是卑南族祖先最早從太平洋登陸臺灣所植的竹叢,卑南語「Lerpuwa'an」,每年在元旦,會舉辦盪鞦韆活動,被稱為鞦韆的故鄉。
4
普悠瑪部落
Puyuma, sakuabanmu
臺東縣臺東市南王里
大獵祭是此部落著名的跨年活動(每年最後一天舉辦,四天三夜)
舊稱為卑南社,或稱南王部落。傳說有一位大頭目,統御附近蕃社,而且向各山地原住民徵收粟或肉類、向海岸原住民徵收貝類。Puyuma 就是「獲得貢物的最高位原住民」意思,遂成其尊號。
5
初鹿部落
Ulivelivek, mulivelivek
Ulibulibuk
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
卑南族位於臺東最北的部落,部落原名的意思為「四面環山、天氣穩定之地」,另一說法為「潮溼之意」,因為舊社巴蘭祈雨的地方,另有稱北絲龜社(Ulibulibuk)。
根據口述歷史,古代卑南族從太麻里的華源海岸登陸後,先從建和村遷到知本深山一處稱為「撒里亞量」,隨後再陸續遷過「巴蘭」、「普拉撲拉」等地。戰後在北方與布農族延平鄉交界的「龍過脈」,另分出一個新的「龍過脈」小社。
6
下賓朗部落
Pinaski
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
Binaski ,意為「上斜坡」,因其相對於南王部落,位在地勢較高的斜坡上。
7
阿里擺部落
A’lripay
'alripay
'a-Lipay
aLipay
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
卑南八社之一,Alipai是「螞蟻很多」之意。阿里擺曾改名「頂永豐」,其意不明,現仍慣稱阿里擺。日治時期,阿里擺卑南人移遷到這裡成人會所和祭祀的karumaHan(今日基督教堂所在地)。後來傳入基督教信仰後,會所消失且不再舉行成年禮儀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居民為基督教友,部落性的活動大多以基督教會為中心。
8
龍過脈部落
Danadanaw
臺東縣卑南鄉明峰村
戰後由初鹿社分出,卑南族稱此地為 Dandannau,是「水池」的意思,漢人稱此地為「龍過脈」。
9
大巴六九部落
Tamalakaw
Tamalrakaw
Tamalakau
臺東縣卑南鄉泰安村
卑南族傳統八社之一,又稱泰安部落。根據卑南族起源傳說,可分為「石生傳說」與「竹生傳說」兩種。大巴六九部落屬於「石生」認為其始祖發源於今臺東太麻里鄉三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知本的卑南族稱此地為Ruvoahan),由一巨石裂開所生。
10
利嘉部落
Likavung
Likavung
Rikavon
臺東縣卑南鄉利嘉村
1880年代後興起,成為卑南平原上的一個強勢部落。
呂家望部落(Rikavon):意指土地肥沃,種地瓜很肥大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原住民族委員會,〈卑南族‧部落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1.asp?TA_No=5,瀏覽日期2019818日。2.〈部落工作隊-祖先的花環孫大川〉,http://proj1.sinica.edu.tw/~video/main/tribe/3-culture/sun-all.html,瀏覽日期2019818日。
3.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卑南族群起源〉,http://alicelinku.pixnet.net/blog/post/232177837-%E5%8D%91%E5%8D%97%E6%97%8F%E6%97%8F%E7%BE%A4%E8%B5%B7%E6%BA%90,瀏覽日期2019818日。
4. 〈卑南族的起源〉,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12950211/start.htm,瀏覽日期2019818日。
5. 〈〈美麗的比努優瑪漾〉(Vulay A Zekalr Za Pinuyumayan)-桑布伊的卑南族版圖頌歌〉,2014822日,https://blog.xuite.net/django.tw/twblog/239393962-%E3%80%88%E7%BE%8E%E9%BA%97%E7%9A%84%E6%AF%94%E5%8A%AA%E5%84%AA%E7%91%AA%E6%BC%BE%E3%80%89%28Vulay+A+Zekalr+Za+Pinuyumayan%29-%E6%A1%91%E5%B8%83%E4%BC%8A%E7%9A%84%E5%8D%91%E5%8D%97%E6%97%8F%E7%89%88%E5%9C%96%E9%A0%8C%E6%AD%8C?fbclid=IwAR3s2ul9ZZ5kN4oOPRO6z9uIo80dV6dE-oFhUNuEJES8FxUhV4OjDw60f3k,瀏覽日期2019818日。

Comments